台湾古老谈“吃” 作者:李晨光
平遥的忘年交许君见到我写的《闲聊吃喝》和《人间百味》,知我好吃,给我寄来网购的三本旧书:一本是唐鲁孙先生的《中国吃的故事》,另两本是刘枋女士的《吃的艺术》和《吃的艺术续集》。前一本是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的,后两本是台湾大地出版社1987年出的。其实我
平遥的忘年交许君见到我写的《闲聊吃喝》和《人间百味》,知我好吃,给我寄来网购的三本旧书:一本是唐鲁孙先生的《中国吃的故事》,另两本是刘枋女士的《吃的艺术》和《吃的艺术续集》。前一本是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的,后两本是台湾大地出版社1987年出的。其实我
桂花香、月皎洁,又到一年一度中秋佳节。我们回到故乡,与家人相伴,共赏一个金色秋天。而食物,代替话语,包裹着浓浓的思念,与回忆、与情感丝丝相扣。油润的月饼、脆嫩的莲藕、沁香的汤羹……家的温度、中秋的回忆总藏在每一道精心制作的佳肴里。
饮食文化大家唐鲁孙说:“武汉三镇,从历史上看,在三国时代,龙争虎斗,已是兵家必争之地。从地形上来说,地处九省通衢,长江天堑,水运总汇。开埠既早,商贾云集,西南各省物资,又在武汉集散,所以各省的盛食珍味,靡不悉备,可以比美上海。”
《天下味》是民俗学家唐鲁孙的饮食文化散文合集,涵盖宫廷秘制、江南船菜、市井小吃及海外饮食考据,辅以方言书写与饮食掌故。内容以清末至当代为脉络,兼涉家族回忆、历史钩沉及烹调技法,被学界视作兼具民俗文献价值与文学性的饮食文化图鉴。
现代人的夏日印象多半与西瓜、雪糕密不可分,但在民俗学家唐鲁孙的记忆里,夏日的美食佳饮远不止于此:信远斋的酸梅汤、甜香脆爽的果子干儿、会贤堂的什锦冰碗、广东的神仙粥……酷热夏日在其笔下竟也如此丰盛!
夏日的鸽哨掠过北京城密密麻麻的胡同,炸酱的香气在青砖灰瓦间游走。说到炸酱面,大作家梁实秋堪称行家里手:他在《雅舍谈吃·炸酱面》中写道:“北平人没有不爱吃炸酱面的……四色面码,一样也少不得:掐菜、黄瓜丝、萝卜缨、芹菜末。”但要说起对炸酱面的痴迷,像梁实秋这样的“